小学语文基础知识——修辞

  • 2023-03-19

比喻   概念:比喻就是打比方,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对比。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,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。通俗地说,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,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,另类一点,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。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,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。用比喻法描写事物,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,加深读者的印象;用来说明道理,能使道理通俗易懂,使人易於理解。构成比喻的关键: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,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,否则不能成立。

 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:本体
(被比喻的事物)、喻词 (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)和喻体(打比方的事物)。  常用喻词:好象、仿佛、像……似的、如同、像……一样、……是……、……成了……
 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、隐喻
(暗喻) 及借喻三类。  明喻:本体、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。典型形式是:甲像乙。
  常用的喻词有:像、好像、好似、如、有如、如同、彷佛等。
  例子:他动也不动,彷如 石像。        
        (本体)
(喻词)(喻体)  隐喻[暗喻]:本体、喻体同时出现,典型的形式是:甲是乙。
  但用「是」、「成」、「成为」、「变为」等系词代替「像」一类的喻词。
  例子:母亲啊!你
是荷叶, 我 是 红莲。      (本体)
  (喻体)(本体)(喻体) 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,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。
  借喻: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,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。典型形式是:甲代乙。
  例子:天上张著灰色的幔。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喻体)
  博 喻: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,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。例如:瞧,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,是红蝴蝶,是绿鹦鹉,还是蓝孔雀?

  ⑶比喻的作用 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;或化深奥为浅显;或化抽象为具体;或化冗长为简洁。
  ⑷下列几种情况,虽有“像”“仿佛”等词,但不是比喻句。如:
 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。(同类比较)
  这天黑沉沉的,好像要下雨了。(表示猜度)
 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。(表示想象)
 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,像徐洪刚、李向群等。(表示列举)
  借代  ⑴借代的特点 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,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。
  ⑵借代的种类  ①特征代本体。例如: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。
  ②材料代本体。例如: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
  ③标志代本体。例如:谁料竟会落在“三道头”之类的手里呢,这岂不冤枉!
  ④人名代著作。例如:我们要多读点鲁迅。
  ⑤绰号代本人。例如:“芦柴棒”,去烧火!
  ⑥专名代泛称。例如: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  ⑦具体代抽象。例如: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
  ⑧部分代整体。例如:吟罢低眉无写处,月光如水照缁衣。
  ⑶借代的作用   以简代繁;以实代虚;以奇代凡;以事代情。可以引人联想,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、特点鲜明、具体生动的效果。

  借喻和借代区分 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:
  ⑴借喻的本质是“喻”,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,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(即本体)。而借代的本质是“代”,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,并没有可比对象。

  ⑵借喻因为是“喻”,一般可以补进“本体”和“喻词”。借代则没有可比物,无法这样补进。
 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。借代却只能起”代“的作用,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,不能起描写作用。

  ⑷在一篇文章中,如果前面出现了“××像××”地比喻句,后文直接使用喻体,这就成了借代了。
  拟人   拟人,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,使“物”具有人一样的言行、神态、思想和感情。一句话,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。这种手法又叫做“人格化”。这是锤炼语言、把语言写生动的又一重要方法。拟人成功与否,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,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、行为,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?我们如何来创造拟人句呢?

  其形式是:事物“人化”,或人“物化”,或甲物“乙物化”。
  第一步,分析事物,寻找共性。
  所谓共性,就是事物和人类相、相似的言行、思想。如:小鸟在枝头叫,我们可以想象成唱歌;又如饮料瓶放桌上,我们可以想象成为饮料瓶站在桌上;蚂蚁在地上爬,我们可以想象成为蚂蚁悠闲地在散步;蜜蜂在花丛间采密,我们可以说是拎着花篮在舞蹈。

  第二步,添加感情,写活事物。
  人们的基本感情,可以归类为喜、怒、哀、乐四种,在创作时,我们可以恰当把人类神态、言行、心理活动附在事物身上,赋予物以“人性化”,让物开口说话,让物栩栩如生、跃然于纸上。

  第三步,升华灵性,过目不忘。
 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正的拟人句,还要从思想内涵中下功夫。可以想象,一个毫无个性的句子,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,因此,我们要努力挖掘事物的深刻含义,找出其独特的“灵性”,让人们一看就过目不忘。

  练习:1、小河向东流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改: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西跑。
2、螃蟹煮熟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改:披着红色盔甲的螃蟹煮熟了。
3、水稻成熟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改:水稻笑弯了腰。4、高梁成熟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改:高梁涨红了脸。5、大地上有白雪。          
改:大地披上了一层白雪。
6、大树在路边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改:大树站在路边。  拟人的运用形式,主要有以下几种
:  (1 )把动物拟人化。如:“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。”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,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,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。”“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,能已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。”(《海底世界》)这些句子,把海底的动物比拟成活生生的人,既突出了它们的特点,又让人感到亲切、有趣。

  (2 )把植物拟人化。如:“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,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,是件难过的事。……因此,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。”(《养花》)“细雨如丝,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。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,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。”(《我爱故乡的杨梅》)前者,花草怎么能“自己会奋斗”呢?这里显然把花草比拟成人了。后者,作者把杨梅树比拟成人。写杨梅树“贪婪地吮吸着”春天的甘露,“舒展着”枝叶在雨雾中“欢笑”,这样就生动地描写出了春天的杨梅树生机盎然的可爱形象。

  (3 )把一般事物拟人化。如:“我走向船头,迎着猛烈的海风,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。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,唱着欢乐的歌。”(《大海的歌》)这里把“浪花”人格化,充分表达出“我”此时喜悦的心情。“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:青松作衫,白桦为裙,还穿着绣花鞋。”(《林海》)这里把“兴安岭”人格化,更加突出了兴安岭的美。

  除以上三种拟人运用形式之外,有些文章(如童话、成语故事、寓言故事、科学知识小品等),也可以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。如:《水彩们的争吵》——主人画了一幅画,被评为美术作品一等奖。水彩姐弟们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而争吵不休。《我家的“好朋友”》——洗衣机“姐姐”是我们家的“特殊朋友”,她漂亮、勤劳,具有为主人无私奉献的好“品质”。当然,在这些文章中,拟人已不再是一种锤炼语言的方法,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构思、写作的方法了。

  作文中,正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,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,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,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,新颖性和趣味性,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,提高文章的感染力;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,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,从而引起共鸣

。  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,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。(什么修辞手法)(答案)比喻、拟人。
  (分析)这句话是把“雨点”比喻成“小女孩”,而且还在“跳芭蕾舞”,所以运用了比喻、拟人两种修辞手法。

  是谁准确、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,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?是他们,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。(什么修辞手法)(答案)设问、拟人。

  (分析)这句是明知故问,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,紧接着作了回答,故是设问。另外,大海是没有脉搏的,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,故又运用了拟人。

  比拟和比喻区分 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、乙两事物相比,甲、乙两事物有可“比”性。
 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:
  ⑴从意义上看,比喻的重点在“喻”,即“比方”,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;比拟的重点则在“拟”,即“比作、当作”,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。

  ⑵从形式上看,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,表示一种实体。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,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。

  排比   在一个句子中同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,语气一致、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语,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,而且开头几个字相同。它能增强句子语势,加深感情。常见的排比句有并列式和递进式两大类。

  一、并列式排比句:所谓并列式排比句,它的分句之间是并列同等地位。
1、下课了,同学们在玩。
  改:下课了,同学们有的玩滑梯,有的玩乒乓球,有的玩翘翘板。
2、爸爸下班了。  改:下班了,爸爸一边喝茶,一边看杂志,一边聊天。
3、小金鱼在水中。  改:金鱼一会儿浮在水面,一会儿放在水中,一会儿沉在水底。
4、我课余生活很丰富。
  改:我课余生活很丰富,有时看书,有时跳绳,有的画画。
5、小明来到公园。  改:小明来到公园,一会儿拍皮球。一会儿放风筝,一会儿踢足球。
  二、递进式排比句:
递进式排比,也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组成,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更进一层。
1、我们要努力学习。  改:为了做祖国的接班人,为了家乡美好的明天,为了祖国腾飞,我们要努力学习。
2、邱少云趴在火堆纹丝不动。
  改:为了整个班,为了整个部队,为了这次战斗,邱少云趴在火堆纹丝不动。
3、欢声笑语传到外面。
  改:欢声笑语传到教室,传到走廊,传到校园。
4、刘胡兰壮烈牺牲。  改:为了保护干部,为了保守党的秘密,为了共产党的胜利,刘胡兰壮烈牺牲。
6、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,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、互相爱护、互相帮助。(答案)排比
  (分析)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、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,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“互相”,所以是排比句。

  对偶  特点:字数相等,结构相似或相近,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。常出现在“五言”或“七言”古诗中。
  ⑵对偶的种类 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、反对、串对。
  正对:上下句意思相似、相近、相补、相衬的对偶形式。例如: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  反对: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。例如: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
  串对:又称“流水对”。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、递进、因果、假设、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。例如: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
 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。
  所谓工对,就是字数、词性、结构、平仄、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;所谓宽对,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,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。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。

 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。
  成分对偶。例如:山水本无知,蝶雁亦无情;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,一视同仁,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,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。

  句子对偶。例如: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
  ⑶对偶的作用  ①形式整齐,结构对称,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。
  ②词句凝炼概括,富有表现力,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;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,褒贬分明。

  ③节奏鲜明,音韵和谐,读来琅琅上口,便于传诵记忆。
  排比和对偶区分  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: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,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;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,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,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,且结构完全相同;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,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(宽对不那么严格);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,而对偶则表达相对、相反或相连的意思。

  夸张  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,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。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,不能漫天浮夸,要给人以真实感。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“言过其实”的描述的修辞手法。

  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(什么修辞手法)(答案)夸张
  (分析)这个句子中故意把“五岭”说成是“细浪”、“五岭”当作“泥丸”,把事物往小处说,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。(扩大、缩小、超前)

  ⑵夸张的种类  ①扩大夸张。例如: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
  ②缩小夸张。例如:五岭逶迤腾细浪
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  ③超前夸张。例如:未饮心先醉,眼中流血,心内成灰。
  ⑶夸张的作用 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,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,增加语言的生动性。
  反问   概念: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,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。以加强语气,增强表达效果,句末一般打问号,有的也打感叹号。

  判别方法:有问不答,答在其中。
  与疑问句的区别:
  (1)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(其他三种是陈述句、感叹句、祈使句),是有疑而问,需要别人回答。
  (2)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,反问句是无疑而问,意在肯定,不需要别人回答。
  马跑得越快,离楚国不是越远吗?(什么修辞手法)(答案)反问。
  (分析)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——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。
 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
 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。例如:四十多个青年的血,洋溢在我的周围,使我艰于呼吸视听,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?

 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。例如: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!希特勒、墨索里尼,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?

  设问   概念: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,明知顾问、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。目的是强调问题,以引起人们注意,启发人们进行思考。

 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:从句型特点上看,设问句是自问自答,答随问后;反问句是答在其中,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。

  例如: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?我们的部队,我们的战士,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。
  设问和反问区分  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: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,往往在篇首或段首,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,且必须用问号;反问句不必答,问中已有明确答案,常常在段中或末尾,目的是加强语气,表示强烈的感情,所以有时可用叹号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:小学语文老师
微信号:yuwen838手指长按图片,识别二维码,即可关注
然后回复关键字:四年级语文  就可以免费领取四年级语文视频和试卷学习资料!